1、我(甲方)想到的被你(乙方)颠覆了,我(甲方)却点头称赞!---这种结果是智业公司最希望达成的效果,就是不基于个体感受,而是基于对企业战略视角的理解从而提供准确、有高度、还有穿透力的洞察和解决方案。能够做到这个层次的,准备工作足够完整,对涉及企业具有深刻的专业理解、行业理解、组织理解,身边有完整的专家提供智力输入,我们自己又具有快速消化、提炼和抓住精髓的能力,缺一不可。所以没有深入思考的工作习惯,没有日积月累的复盘能力,没有持续迭代的知识体系,这一步就只能成为一种奢望。每一个智业行业的从业人员,不论从属于这个大领域的哪个分支,也不论今天处于什么样的工作层级,对于这个职业上的专家型定位的理想,应该坚守而不是随意抛弃;
2、我没想到的你想到了,你很懂我!---有些时候,我们的服务基于现有的能力、行业的熟悉程度、客户自身的专业功底,我们想短期超越客户,难上加难。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只能亦步亦趋,唯客户意志是从。这里单提出来一个“懂”字,就有大把故事。比如,在一个通识的思考路径下,我们能否把甲方面对的企业发展阻碍、执行难度、关键资源与关键节奏、体系内的游说与体系外的连横都给出充分的解决思路,完整展现,条分缕析,攻防搭配,进退有解,这就不是简单的专业问题,而是专业能力与情商问题(或者是服务心态)的二合一了。这种伙伴式的角色定位,现在距离我们并不远,但差的不是专业视角,而是我们的脚上永远穿不上客户的鞋,因为不懂,所以不明,因为不明,所以生疏;
3、我想到的你都忽略了,一声叹息!---什么场景最遗憾?我们的服务都不在点上,我们提供的客户不关心,客户关心的我们蜻蜓点水,客户询问的我们陌生,我们力荐的客户漠视。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窘境?是源于对客户求解课题的界定不清晰,对客户基础信息的理解不深刻,对企业相关环境的掌握不完整,以及自身专业知识的不扎实。所以,每一次服务的失败,不从根上找原因,而从表像找感觉,往往是幻觉大于现实,成长的空间也消失殆尽。
以上三种描述,大体上是甲方与乙方发生关系的形态。好好学习,守住专业本位,极致化思考,贴心式展现,这是服务好企业的基础。这一次的话题,就是帮助大家找到如何在服务中建立自信、自觉、自醒的意识,从而真正实现“诚而有信,意随言行”。